“孟母三遷”是大家從小聽說過的故事,不過當時是以白話文的形式,但是你們有讀過“孟母三遷”文言文版本嗎?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“孟母三遷”的原文及翻譯,“孟母三遷”的故事是出自哪里呢?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?給我們什么啟示呢?
“孟母三遷”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,多次遷居。出自《孟子題辭》。其近義詞有擇鄰而居、慈母擇鄰。"孟母三遷"的"三"字的意思為"多次、屢次"解釋,而不是簡單的"三次"的意思 。
原文
鄒孟軻母,號孟母。其舍近墓。孟子之少也,嬉游為墓間之事,踴躍筑埋。孟母曰:"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。"乃去。舍市傍,其嬉戲為賈人炫賣之事。孟母又曰:"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。"復徙居學宮之傍。其嬉游乃設俎豆,揖讓進退。孟母曰:"真可以處居子矣。"遂居。及孟子長,學六藝,卒成大儒之名。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。
譯文
孟子的母親,世人稱她孟母。孟子小時候,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,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,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。他的母親說:"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。"于是將家搬到集市旁,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。母親又想:"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。"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。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。孟母說:"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。"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。等孟子長大成人后,學成六藝,獲得大儒的名望.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。
啟示: 戰國時期,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在現在的山東省,其主人公就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——孟子,孟子名軻,字子輿,孟子的成功事例也證明了“孟母三遷”的重要性,使得孟子寫出了《魚我所欲也》、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、《寡人之于國也》、《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》和《富貴不能淫》等知名作品。
“孟母三遷”的故事廣泛流傳,引用典故就是"昔孟母,擇鄰處,子不學,斷機杼"。故事告訴我們周圍的人和物會對我們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。人總是要往好的方面發展的,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,所以,人們盡量避免不利的環境。
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篇文言文《游白水書付過》,聽到這個名字,可能有的同學對這篇文言文不太熟悉,
《曾子殺豬》是出自戰國時期的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》的一篇古文,《曾子殺豬》經常作為文言文考點,因為《曾
春江潮水連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這句話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,出自張若虛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這首詩題目美
相信大家都學習過《春江花月夜》這篇詩作,《春江花月夜》不僅有有極高的審美價值,更是有著孤篇蓋全唐之譽
莊周夢蝶是大家經常見到的成語,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莊周夢蝶的真正含義,莊周夢蝶的文言文版本不知道大家有
《荊軻刺秦王》是我們大家在中學階段學習過的一篇文言文,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《荊軻刺秦王》的細節內容了